改革开放30年党建理论创新的主要成果及经验

来源:党委组织部(党校、人才工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6-10-31浏览次数:1006

   
    (一)30年沧桑巨变,30年铸就辉煌。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科学判断世界形势,准确把握时代脉搏,带领全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史诗。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
  新的时代呼唤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我们党紧紧围绕在长期执政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集中全党智慧、顺应历史潮流、反映人民心声,创造性地提出了关于党的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理论成果,既坚持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和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本原则,又赋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以鲜明的时代特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
  30年党建理论创新的伟大历程
  (二)30年开拓创新,30年主题如一。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的理论探索,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次全会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我们党彻底否定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和实践,重新确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同时在实践上开始了加强执政党自身建设的新历程。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党自身也经历了执政以来深刻的伟大变革,谱写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史上党建理论创新的光辉篇章。
  (三)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确把握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自觉适应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封闭半封闭到全面对外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大转变,明确提出“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的问题,明确要求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既要坚持党的领导,又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作风建设作出科学阐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执政党建设理论体系,初步回答了在改革开放条件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邓小平党的建设理论,既继承了毛泽东建党思想,又果断纠正了过去的错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开篇之作。
  (四)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分析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的客观形势,勇敢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和经济风险的严峻考验,明确提出必须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切实解决好“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世情国情党情新变化的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我们党对长期执政条件下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党科学制定并正确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五)紧紧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科学把握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呈现出的新特点,提出并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以新的时代内容和实践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党的建设理论的最新成果,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和政治保证。
  (六)30年的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过程。党的建设理论长青,实践常新。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我们党不断突破各种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30年的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总结经验的历史过程。我们党善于在实践中汲取营养,善于借鉴中外执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以新的内容。30年的伟大实践,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历史过程。我们党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敢于突破陈规、开拓进取,不断提出新思想、作出新概括,以理论创新引领党的事业不断前进,昂首阔步走在时代前列。30年的伟大实践充分说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理论只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与时代发展同进步、与人民群众共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号召力。
  30年党建理论创新的丰硕成果
  (七)30年奋力开拓,30年硕果累累。我们党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课题,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党建理论创新成果丰硕、亮点纷呈。
  ――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自诞生之日起,我们党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在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这个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现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恢复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这个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江泽民同志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胡锦涛同志也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为党的思想路线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正是在正确的思想路线指引下,全党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
  ――深刻认识并进一步表述党的性质。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理论上的新认识带来了实践上的新突破。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党提出新的社会阶层中具备党员条件的先进分子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通过开展这项工作,不断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对党的历史方位作出科学判断。方位决定方略,使命昭示未来。经过多年艰辛探索,我们党对自身的历史任务和执政环境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第一次提出党的历史方位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表述为:“我们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这两个历史性转变的新概括,既坚持了前进方向,又没有割断历史,既紧跟时代,又没有超越阶段,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逻辑起点,是党建理论创新重要的成果之一。
  ――确立并发展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逐步深入,我们党的建设目标越来越明确,表述越来越全面。1983年,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目标,即把我们党建设成为有战斗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坚强核心。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了“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这个新的命题,正式在党代会报告中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提到全党面前。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立了新世纪新阶段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新时期党的建设总目标的确立和发展,使我们党能够始终以崭新的面貌和强大的战斗力,带领全国人民为完成新的历史使命而共同奋斗。
  ――拓展党的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布局。我们党成立后,党的建设一直围绕思想、组织和作风三大建设来展开。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强调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由思想、组织、作风三大建设发展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四大建设。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问题作为重点。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强调要坚持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重点、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完善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指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大力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是我们党面对反腐败斗争的新形势,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全局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将发展党内民主提到重要位置。邓小平同志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民主传统。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后,我们党在党内民主建设问题上不断有新的突破。党的十六大作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重要论断,为新时期党内民主建设夯实了理论基石。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求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将“尊重党员主体地位”写进党代会报告,是党的十七大对党建理论的重要发展,深刻阐明了发展党内民主的根本要求,把党内民主建设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丰富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内涵。党的组织路线是由党的政治路线决定并为之服务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的根本任务,党的组织路线的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从干部队伍建设“四化”方针,到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强领导集体,再到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定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党的干部路线内涵越来越丰富;从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到提出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工作的理念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从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到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再到健全让党员经常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明确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科学分析党的领导和执政面临的考验和挑战,提出“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在党的十六大上,党中央向全党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高五大能力。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深刻内涵、基本原则、根本目标和主要任务等重大问题作了系统的阐述。
  ――鲜明提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针对党员队伍中存在的与保持党的先进性不相适应不相符合的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抓住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就抓住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围绕这个命题逐步展开,我们党在先进性的内涵和要求、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意义、保持先进性的途径和方法、先进性建设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先进性建设的规律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形成了关于先进性建设的系统理论。同时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
  (八)在30年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党既生动而具体地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又注重总结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建设新经验,注重探索和回答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党的建设遇到的新矛盾、新问题,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基本理论。这些理论成果既突出重点,又相互联系,是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30年党建理论创新的宝贵经验
  (九)30年励精图治,30年薪火相传。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在取得巨大历史性成就的同时,也在改革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深刻启示。
  ――伟大工程离不开伟大事业,必须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推进党建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30年来,我们党紧紧围绕这个大局推进理论与实践创新,不仅为伟大事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不竭的动力支持,党的自身建设也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和加强。实践表明,党建理论只有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现实任务来展开,才能找到自身的创新动力和时代价值,才能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开拓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须始终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进程来推进党建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是照耀人类前行的灯塔,也是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创造性地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实践表明,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党建理论创新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开拓前进,才能使党的建设的航船不断破浪前行。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必须坚持以改革创新、求真务实的精神推进党建理论创新。思想解放、理论创新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30年来,我们党关于党的建设和理论创新的累累硕果,无一不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产物。实践表明,只有立足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历史任务,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精神,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努力认识和掌握党的建设的规律,才能推动党的建设在实践上有新开拓,在理论上有新成果。
  ――理论的价值在于运用,必须坚持面向实际,着眼于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来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科学的理论植根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实践,同时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发挥出巨大的指导作用。30年来,我们党不仅十分重视理论建设,而且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实践中检验理论、发展理论。实践表明,只有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感受实践的脉动,倾听群众的心声,认真研究解决新的条件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认真总结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才能使党建理论创新不断取得新成果,才能使党的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必须坚持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阔眼界和宽广胸襟来推进党建理论创新。鲜明的实践性和不断发展的开放性,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强大生命力的基础和源泉。30年来,我们党始终坚持把党的建设放在国际大背景中去思考,放到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大潮流中去分析,放到当代世界政党政治的大格局中去把握,使党的建设始终与时代潮流、世界大势同频共振。实践表明,只有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才能在历史的比较和国际的观察中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预见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使党建理论创新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组织、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积极参与是党建理论创新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全党共同努力,形成推进党建理论创新的强大合力。30年来,党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带头进行理论创新,科学回答新形势、新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问题、新要求。中央组织部成立了党建研究所,一些省市也成立了专门机构,加强对新时期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各级党组织以及全国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中央的统一部署下,对党的建设理论创新进行了不懈探索,使党的建设改革创新不断向前推进,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实践表明,只有全党上下形成共同努力抓党建、议党建、研究党建的良好氛围,党的建设的各项任务才有可靠的领导保证、机制保证、工作保证,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十)实践发展永无止境,党建理论创新也永无止境。当今世界和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将是长期的,也是严峻的。党的理论创新引领各方面创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党的建设理论,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使党的建设更富有时代气息、更富有实际成效,是当代党建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庄严使命。
 
来源:《党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