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总结和回顾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历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一重要论断,高度概括了改革开放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把握这一重要论断,对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改革开放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历经艰辛探索、吸取国内外经验教训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十年动乱之后,我们党和国家走到一个决定前途命运的重要关头。在关键时刻,邓小平发出了振聋发聩的警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他强调,要彻底改变过去“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进行一场新的革命。1978年,我们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总结以往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以非凡的胆识和魄力,重新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毅然决然地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性决策,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那时起,中国改革开放的巨轮起航,并破浪前行。30年来,中国人民在神州大地上书写民族振兴的辉煌篇章。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觉醒,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创举。
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30年来,这场前所未有的大改革大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30年来,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30年来,在我国经济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改革开放是中国在新起点上经受新挑战夺取新胜利的必然要求。30年的实践告诉我们,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前进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使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才能更好地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进一步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二、改革开放是成功的伟大实践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对于改革,我们党深刻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两条:一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好的,必须坚持;二是社会主义传统体制存在严重弊端,必须改革。我们讲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指革窒息社会主义内在的生机和活力、严重妨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旧体制”的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去搞资本主义。对于开放,我们党认为,封闭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东西,充分利用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党的十七大把改革开放的目的概括为三句话: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这一概括,是对改革开放的目的全面、系统、深刻的揭示。
改革开放的范围是全面的、全方位的。我国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它既包括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既包括体制层面的改革,又包括思想观念和具体做法层面的改革。开放是全方位的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改革开放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的实质是体制创新,不进行体制创新,很多问题的解决就没有出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文化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逐步建立有利于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和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社会体制改革的目标,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从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机制入手,扩大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改革开放的主体是人民群众。改革开放,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改革开放的主力军,也是改革开放的主要受益者。改革开放为了人民群众,改革开放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回顾30年的改革实践,没有一项改革开放不是人民群众的创造。改革愈是深入,开放愈是扩大,愈是需要得到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愈是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改革开放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
改革开放的方式是渐进式的。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初始就一方面鼓励人们要敢闯敢冒,大胆探索;另―方面强调“不争论”、“观实效”,要“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的改革是由农村到城市、由经济到政治、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微观到宏观循序渐进地推进。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特别强调要正确处理改革和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时机、力度和方法,要求把改革的力度同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改革成败得失的判断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既体现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又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和价值取向;既体现了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又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这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得失的科学标准。30年来,我们党坚持这一标准,使改革开放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三、把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进一步增强改革的信心。我国30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点不容置疑。与此同时,也要看到,在改革过程中,因为利益关系的调整,也产生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人民群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看病难、看病贵,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和问题,只能依靠继续深化改革才能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唯一正确的道路。把改革开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就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开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要改革开放,必须打破各种思想禁锢,善于学习和吸收古今中外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但绝不能放弃阵地,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武器。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两个“毫不动摇”相辅相成,不可偏废,是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所有制基础。
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我们应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基点和决策的依据,把广泛征询群众意见与认真进行专家论证结合起来,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努力使改革决策兼顾各方面利益,真正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要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就必须最充分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投身到改革开放的事业中来。
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既涉及经济基础,又涉及上层建筑。既包括经济体制,又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体制。要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的各项工作,统筹好经济体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领域改革相协调,城市改革与农村改革相协调,形成推进改革的整体合力。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实现三者结合的结合点。
努力使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人民群众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成果享有的主体。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里的“人”就是广大人民群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社会;改革开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体现到改善民生上,以扩大改革开放成果的普惠性。要坚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走共同富裕的发展道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收入差距过分拉大,偏离共同富裕目标,不符合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和发展方向。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在新的发展阶段,在收入分配领域,应当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